学徒学艺,要准备礼物,择吉日拜师。逢年过节要宴请师傅,大年初一,要给师傅拜年,俗有“师徒如父子”之说。尤重师道尊严:师傅做活,学徒不能乱插咀、随便动手动脚,须“按墨线打眼”,潜心学艺。匠人最讲禁忌,年初开工活,一般得做预兆发财、兴旺之事。如木匠年初开工,必先做“棺材”。平时,木匠的砍凳不能随便坐,斧头不能放在砍凳上;石匠的“五尺”不能拖着走;铁匠的铁砧、风箱只能置于门外或厢房间;理发匠的工具,他人不得随意动用,年初年底理发,忌用“掏耳扒”等等。
本县俗有“扒锄落地稳,种田为根本”之说。农事尤为重要。插秧技术有高低,会插的进度快,不会插的,两边便形成长翼被包围在田中,赶不上,出不来,叫“进鸡笼”或“捉鳝鱼”。往往是会栽秧的故意偷拿“笼”中秧头,或丢掉本人栽的棵数,使“笼”里人为找秧或多栽棵数,困在“笼”中,众人以此逗乐,活跃劳动气氛。栽秧时,还有青年男女互相摔泥浆,洒水,谓之越闹越发。或唱“秧歌”,一田之内,一人唱,众人和,几田之间,相互对歌。
俗称“过生”,本县有为小孩做周岁、10岁,为老年人做50岁、60岁、70岁等“整生”的习惯。 小孩过周岁,俗称“抓周”。亲朋备礼物前来庆贺。姥姥家除送礼物外,还要送若干绺五色线(用五种颜色染成的线)。孩子家长要将五色线、饼子分送到同村的各家各户,以示喜庆,并必备盛宴款待来宾。宴后,孩子父母将点心、糖果、书画、笔砚、牛鞭、算盘、秤尺等器具陈设簸箕内四周,孩子置其中,任孩子择取。视其所好,以观其志,予卜日后成就,谓之“试日卒 ”。俗称“坐簸箕”。此时,主要亲戚还要往簸箕里丢钱,向孩儿献礼,以示喜爱。祝寿,人至50岁以后,逢十(如60、70等)其子女将为之做生(实际逢9、俗有做9不做10之说,称“做望生”),谓之“整生”。忌做80岁生日,有“做七(十)、不做八(十),做八拿刀杀”之谓。解放前,富家寿庆,张灯结彩,悬挂寿星图,红绸寿幛、寿联,大摆寿宴。亲朋戚友,届时得备礼祝寿。“寿星”身着礼服,端坐堂前,受拜。寿日早餐,阖家老少及来宾得吃寿面。
来源于:大悟美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