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无情未必真豪杰"出自鲁迅的《答客诮》,原文是"无情未必真豪杰,怜子如何不丈夫? 知否兴风狂啸者,回眸时看小於菟"。 以前觉得鲁迅先生特立独行,故意与众不同,怎么大文豪就开始追求"豪杰",并开始探讨"怜子"的话题了?
世易时移,岁数渐长,才恍然大悟,不禁感叹先生的深刻与勇敢;原来他说的是对亲人没有感情的人是不一定值得称赞与颂扬的,哪怕他做过豪杰的壮举。
爱护自己的孩子怎见得就是儿女情长,无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了呢? 他语重心长地提醒世人,在山林里兴风狂啸、威武无比的老虎,于日常生活中还频频回过头来,深情地看顾自己的小老虎呢。
《 答客诮》作于1931年,属七言绝句;开头两句直抒胸臆,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,旗帜鲜明地阐述了"无情"与"怜子"的实质;后两句借勇猛的老虎怜爱小老虎作比喻,巧妙地昭示人类要深爱和关心下一代的思想内涵。
上世纪30代初,一批庸俗文人造谣,咒骂鲁迅不满周岁的儿子周海婴,还明目张胆地援引"父子无恩"的旧说,处心积虑地讽刺鲁迅的"慈父之爱"。 对此,鲁迅曾愤怒地指斥:"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,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。",于是这首诗就应时而生了!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