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悟山原名九龙山,亦称少华山,山为九脊相拱而得名。大悟山北面山坡下,有一条小河,人称大悟冲河,河水从大悟山北麓顺大悟冲流下,奔向夏店河、滠水河,然后注入长江。
图片:网友拍摄
大悟冲河河边有一块高高突起的巨石,就像一艘大船搁浅在那儿,呈逆流逐浪之势。据说,游人只要在这块巨石上坐一坐,将来就一定能够升官发财。
大悟山传说
据说这块巨石和大悟山上的丧悟和尚有关联。有民谣说:“双船运梁到周家田,周家田出了个周三万,良田八百八十担;双船运梁到蔡家湾,不出王侯出状元;双船运梁到少华山,少华山建起了一座大宝殿!”
丧悟和尚原名李道元,唐初期人,官至通判。一日,李道元到少华山办案,夜宿于山下一农户家中,农户准备宰鸡来招待李道元,突然听到那鸡竟然在鸡窝里说话:“判官来村洼,不要把我杀;若是杀了我,日后必被抓!”李道元听后,感到好生奇怪,于是连忙阻止主人杀鸡,并当场把那只鸡放生。
那只被放生的鸡在山坡上跳来跳去,李道元在后面不远处悄悄跟着,一直跟到少华山的山顶,到了山顶一处平敞地之时,那只鸡却突然不见了踪迹。李道元环视四周,果见此地是一块金鸡宝地,四面环岗,中间开阔,一条小溪环山而流,溪水的源头有一泉眼,泉水上涌,冒出地面一尺多高。
后来,李道元因为办案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奸臣,奸臣向皇帝进谗言,李道元遭罢官。从此李道元看破红尘,先是到普陀寺出家,后来云游到少华山,想起昔日金鸡引路的故事,意欲讨得这块宝地建寺庙。李道元和众乡绅走到平敞地的中心位置,众乡绅问李道元:“不知大师想讨多大一块地?”李道元说:“我只想讨得身上的袈裟能够盖住的一块地就够了!”众乡绅点头应许。
图片:网友拍摄
李道元脱下袈裟,往空中一扔,那袈裟立刻张开,就像一张巨型的网,落下后竟然盖住了整个少华山和周围的九岭八寨。李道元看见众乡绅失色,说:“我也不会多讨,只要这山顶之上的平敞地就行,想在此处建几间寺庙!”众乡绅应许,把金顶无偿赠与给李道元,并许诺今后在九岭八寨之内建庙宇,不必再商量讨要,可随选随建。
几天之后,李道元和门徒坐在井边纳凉,突然看见七个猎人正在追赶一只山鸡,那只山鸡飞到李道元的肩膀上落下,就不再飞走了。那七个猎人见状,料想遇到了高人,便放下手中的猎枪,立马跪倒在李道元面前,希望李道元收其为徒,从此不再干杀生之事。
图片:网友拍摄
少华山一下子增加到九个僧人,他们白天出去化缘,夜里练功习武,化缘来的香火钱也聚了不少,于是李道元决定在金顶之上建寺庙,计划建一百间。请来了石工瓦工和木工师傅,石料可以就地取材;瓦料也可以用山顶之上的黄泥土烧制;可是木料要用杉木和比较昂贵的柏木,少华山上没有这种木料。石墙砌好之后,李道元把井盖打开,口中念念有词,然后喊了一句:“开!”
只见井内立刻冒出一根上下一般粗的杉木,木工师傅连忙将井中的杉木扯起,接着又长出一根,这样,连续七七四十九天,井内竟然有源源不断的杉木长出。木工师傅看了看堆成山的杉木,便说了一句:“够了,够了!”等到一根杉木刚刚露出井口之时,李道元便喊了一句:“合!”那根杉木便再也不往上长了,井内也没有别的杉木再长出来。
结果,原计划建一百间的寺庙,因为木料不够,只建了九十九间,那井中的一根杉木被锯下了一半,另一半仍留在井中,直到现在。
图片:网友拍摄的老庙井
据说李道元圆寂之后,其舍利子一直供奉在少华山大雄宝殿之内,后来的僧人遵循李道元遗言,将少华山改名为大悟山,为大彻大悟之意。
又据说:李道元当年扔袈裟之时,暗使内功,用力过猛,盖住了大悟山和周围的九岭八寨,乃至抛落了袈裟之上的许多金丝线,这些金丝线连系着山上的巨石和植被,这就是大悟山周边地区为何奇石多、奇石巨石不轻易滚落、植被茂盛的主要原因。
图片:网友拍摄
如今的大悟山上仙人已去,但景色依旧秀美,春天绿满山野,夏季繁华盛开,秋天树木苍虬,冬日里银装素裹。
春
秋
夏
冬
图片:网友拍摄
尤其雨后,山上云雾缭绕,层层的绿色在云雾中忽明忽暗,云雾在山尖在天上漫散开来,宛如仙境。因此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一睹真容。
本文来源于大悟县地名普查办、寻根湖北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