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
贴片广告图片

给书记写稿(随笔)

情系大悟 469阅读
武汉一剑
武汉一剑Lv.5楼主+关注
2024-11-18 13:09 来自湖北 武汉
贴片广告图片
年轻时,在车间当工人。车间书记见我喜欢写点文章,便安排我兼职车间宣传员,负责车间的宣传报道,具体是主编车间油印小报、黑板报以及撰写车间各种文稿。

车间书记是位工人出身、只有扫盲“学历”的领导干部。字认识一些,但仅此而已,文化水平基本未入流。

可那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,他作为领导阶级中的领导,露脸的机会必然多多。经常,一些场合需要他致词、讲话、作报告、交流经验等等什么的,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,喜欢展现自我。

当然,经历几十年领导干部岗位历练,一般非正式场合、小范围场面的讲话,他大抵能够脱口而出、即兴发挥。一些重要场合,他则不肯信口开河,都要带上讲话稿。他是位认真的人,不希望因自己的讲话失准、失言、失当、失格而被别人作为谈资甚至话柄。还别说,当时的工农干部,最忌讳别人视他没文化,最喜欢在文化上刻意摆谱。

这讲话稿撰写的任务,自然非我莫属。

第一次,我按照他的意图,把稿子很快写好交他。他当时正忙,看都没看,就把稿子装进口袋,继续忙他的事情。

会议开始,轮到他上台讲话,他架好老化眼镜,掏出我给写的稿子,准备拿腔作势演讲一番。不料他傻眼了:我写的是行书,并且字迹稍有潦草,他整段整段地目为天书,茫然不识。一时间,场冷了,他焉了,讲话只得在他的一脸窘迫中草草收场。

会后,我理所当然“被冷脸”,更成为车间他的助手们轮番批评的“倒霉蛋”。他半句没有“克”我,只是甩给我一串无视甚至怨恨的眼光。后来我懂,他必定是有恨说不出。他是领导,总不能在我面前去说不认识我写的字吧,那岂不是自毁形象?何况,当时我已是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,这事他知道,他能够随便说我写的字不合规范?

可批归批,稿子还是少不了我写。吃亏了,也就长堑了。以后写稿,我听从书记助手们的直言,稿子一律以正楷一笔不苟来书写,字号放大到两格一字。书记从此满意了。不过,为了谨慎,每次稿子交他,他都会审视一番。

他的问题解决了,我却又遇烦恼。我写的稿子,他发言时经常把句断错。前面的连读到后面,后面的被断到再后面,一句完整的表述往往被他断的支离破碎,面目全非,语意错乱。有时我坐在台下,听他发言,简直面红耳赤,心急如焚,无地自容。而他,常常没有感觉,照念“不误”,一脸泰然。虽然当时自己不算什么文人,写的稿子不能称之为什么作品,可一篇篇稿子几乎全是自己的呕心之作。文化人啊,拿出的东西,最想要的是“正解”,是别人的赞扬,那怕明知别人说的有所违心,自己心里仍然会升起一种飘飘然。而当时稿子遭遇如此“解读”,我直接有种被糟贱的心情。

可有什么办法呢?他是领导,我总不能当面给他纠正,指出他的误读吧?左思右想,我想到妙招,每句一行,绝不让上下句同时出现在一行里。哪怕是“各位领导、同志们、来宾们”之类的句子,也一律分行来写,如这三个词组,就写成三行。再就是所有句子,统统以最短的字数来表述,一句话一般不超过十一个字。而且,仿照戏剧唱词“二二三”、“三三四”等音节来写,让他不至再错。真正煞费苦心!

我这些绝招,现在看来,可以说是一种互动。怎么解释呢?因在我写稿、他念稿这两个环节中,首先是我适应他,到后来,他也适应了我。凡我写的稿子,他都觉得可以朗朗上口地照读了。还有,写稿中,我尽量不用生僻字,非用不可的,我会在旁边注上音同的简单字。他对这点,相当满意。这以后,我与书记的“配合”,走上无间道,进入“蜜月期”。

现在回忆这些过往,还真有一份苦涩也心存一份感激。毕竟于百般磨砺中,有了练笔机会,加重了自己的写作爱好。以至后来上大学,我念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。再后来,写出多部小戏、小品剧本,一一被上演并全部获得一、二等编剧奖。其中一部小品剧本,还被湖北电视台看中,由该台组织湖北话剧团排演并在湖北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。

还是接着说给书记写稿。

事情啊,果真离不开俗命。我与书记的“戏”唱的再好,仍然未能摆脱百密难脱一疏的古诫。

有次,又是轮到书记发言,在数千人大会上作经验交流。当主持人隆重宣布请书记上台,并带头鼓掌欢迎,会场上响起雷鸣般掌声时,书记一边从容不迫地挥动他的手臂向所有与会代表致意,一边健步登上主席台,坐到正中发言位置,扯开嗓子喊着:“各位领导、各位代表、同志们”后,不慌不忙地掏出稿子念了起来:“关于请求厂部增加柴油供应的报告”,他立马发现掏错稿子。迅即间他掏出另一张稿子,念:“计划生育问题不容忽视”。又掏错。再掏,再念:“职工上班时间种菜不得不抓”。又错了!这一下,他完全心慌意乱.两只手在所有口袋翻遍地找,就是照不到需要的发言稿。他彻底木然了,原来这稿子他根本没带身上,掉在车间办公桌抽屉了。要取来稿子根本没有可能,会场离车间有37公里距离。会场原本庄严肃穆的气氛,被他这么离奇的一搅,倾然乱套。代表们由对他的羡慕、景仰,一下变为惊讶、谔然,然后是一片哗然的议论、哄笑声。本来在小场合能够信口讲上几句的他,此刻脑子一片空白,他呆住了。直到主持人走过来轻轻拍他肩膀,他才回过神来,脱口说了一句:"我们的经验很简单,就是苦干加巧干。我的发言完了。"说完,狼狈地、踉跄地奔下主席台。

这次他的“出相”,是完整版的人算不如天算。我稿子写的再好,会前他也反复读过多遍,应该足能“功德”圆满。偏偏他就忘了把稿子带上,一大露脸反成“破像”。

还有件事不得不写。那时流行说“……的成就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。”这样的定句。我给他写的稿子里,也经常使用这句话。可能是他念顺嘴了。一次在医院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,他没有要求我给他写稿,来了个即兴讲话。顺嘴间,他居然当着医院领导和部分医护人员说:“…的不幸去世,与你们医院全体领导和医生、护士们的努力,是分不开的。”

唉,给书记写稿,一部荒唐、一部心酸、一部收获史!

2010.11.18

——此文已入选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的大型文集《记忆中的风景》。

贴片广告图片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广告图片 广告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城市通